郑州大学:部省合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4-04-09 00:43:22 | 作者: 江南电竞app测评答案下载
3名教师当选两院院士,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排名全国第7位,本科生连续12年获宝钢教


产品详情

  3名教师当选两院院士,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排名全国第7位,本科生连续12年获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

  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别荣海和校长李蓬联名发布的《郑州大学2024新年贺词》里,两人都对2023年取得成绩高度肯定。这是部省合建6年来郑州大学发展的一个缩影。自部省合建以来,郑州大学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开启“一流建设+部省合建”内涵式发展新格局,“双一流”建设每年都迈一个新台阶,实现飞跃发展。

  进入部省合建高校序列后,找准方向,转型发展,尽快转入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轨道,这是郑州大学领导班子认真思考后的共识。

  定位影响全局与长远,决定格局与方向,决定“郑大何为”。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郑州大学确立了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契合郑大实际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打造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高地。

  建设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找到抓手、找准路径。学科建设统揽了教育、科技、人才等工作,牵动学校发展的全局,学科发展水平体现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声誉。因此,推进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学校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学科建设引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学校实施学科“三大计划”,以优势学科提升计划打造高峰、基础学科振兴计划夯实创新主体、新兴交叉学科培养计划培育增长点,形成学科新布局。坚持“学科+”理念,成立8个学科建设创新中心,强化学科资源统筹,深化学科交叉、汇聚和融合,加快学科突破。优化资源配置,以项目制为抓手推进资源“两级配置”,对“三大计划”针对性支持,赋予学科更大资源调配权,提升资源效能。以学科起高峰为核心,推进学科布局、建设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重塑,打造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动态生长的学科体系。

  近年来,学术产出与影响力持续攀升。2023年新增2个ESI前1‰学科并达到5个,前1%学科达到17个;ESI全球排名256位,国内高校23位。

  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学校打造功能多元化的高端平台,形成创新集成优势,全方面提升科研能力,建设创新高地。

  一是围绕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做强优势特色领域。抢抓国重重组契机,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学校联合共建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或共同牵头建设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等12家省实验室(研究院);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组成单位;积极筹建省部共建肾脏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批建设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4家教育部科研平台,教育部序列平台达10家。二是围绕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布局大科学装置。承建并快速推进“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建设。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嵩山”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通过平台牵引,学校发挥临床医学、化学、材料、工程等学科优势,在脂代谢和代谢性疾病、化学合成及创新药物、战略关键金属冶金技术、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快速修复技术等学科方向加快突破,产出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前不久,神十七发射成功,航天员带着郑大研制的面窗升空。从2006年开始,郑大团队已持续工作18年,完成了我国多代航天服面窗的研制,航天员面窗伴随神舟系列飞船接续升空,学校获“为载人空间站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集体”;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为靶材料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作出了示范引领性贡献。自主研发的新药阿兹夫定片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全球专利的1.1类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特效药。金刚石光电材料、苯选择加氢绿色催化技术……多项尖端科研成果,形成学科发展特色优势。

  “作为一个在河南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我把自己定义为‘新河南人’,所以我真诚地呼吁更多的人才到河南来创新、创业,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不仅自己来河南,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李蓬也呼吁天下英才来河南。

  郑州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与培养力度,推进人事人才工作体系性重塑,努力把“感情育人、事业育人、待遇育人、制度育人”升华为“生态环境育人”。

  通过加强人才规划顶层设计,学校科学制定高品质人才引育规划,分学科、分层次、有重点地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育留用”,提升人才与学科的匹配度。坚持筑巢引凤,依托学校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和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实现顶尖人才汇聚。通过优化学科引育体系,分学科构建“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立体引育体系,分梯次、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的潜在能力的优秀人才。对顶尖人才,以重大课题、重点项目为依托,按照“一人一策”原则实施支持计划;对领军人才,设立杰青、优青等人才培育专项,实施“青年人才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和“青年人才企业合作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对拔尖人才和青年人才,推行普惠性支持政策,分层次提供科研支持经费和存在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实施“求是计划”,明确海外引才、企业引才等重点渠道,大力引进有发展的潜在能力的青年博士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外人才。近3年,学校引进海内外博士逾千人。

  在一系列支持培育政策的激励下,人才自主培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态趋势。2023年,3名教师新当选院士,并新增其他国家级人才21人次,人才建设历史性突破。博士后特别资助排名稳居全国前3,斩获2项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目前,学校已构建“顶尖+领军+潜力”的人才引育体系,形成“尊才、惜才、爱才”的“小气候”,近者悦、远者来的“微生态”。

  部省合建的6年来,郑州大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一流大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各项工作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党委书记别荣海说,学校将坚持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立足“教育强省、郑大何为”时代命题,扛稳“志存高远、目标一流”职责使命,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实现新的突破,为实现教育强国作出郑大贡献。

  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本科教育的质量关乎整个高等教育的品质。院士给本科生上课受热捧,一种原因是基于人们对本科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基于一些高校、一些教授把给本科生上课当成“小儿科”的现实。

  针对这一难点,蒋开喜带领团队,开发高效萃取体系,研制新型萃取箱,攻克了萃取设备难题,取代了国外昂贵的离心萃取机。”蒋开喜和记者说,未来,团队还将围绕新能源关键金属提取、碳中和冶金流程、智能装备开展科技攻关,为我国矿冶行业提供最适合的方案。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的样态和质态,新质生产力是“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我们必将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更多“绿色能量”。

  在线视频识别书帖及称重、机械手自动码垛、无人搬运车来回穿梭……走进中煤(北京)印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副站长王岩介绍:“绿色印刷是指从原材料、印刷过程,乃至成品,都要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观众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体验人工智能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说:“脑机接口综合了医学、计算机、电子、机械、材料等多个学科的先进理论与前沿技术。

  春暖花开万物苏,漫天飞舞的柳絮却实在惹人恼,而且,别看小小柳絮不起眼,却藏着极大的火灾隐患。

  在许多场合,这位“中国水电能源理论的开拓者”称自己“一生伴水而行”。闲暇时,他喜爱练习书法,最常写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5日报道,苹果公司刚刚结束了准备长达几十年的电动汽车生产计划。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迅猛势头引发的经济和政治浪潮可能会更加猛烈。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支持科学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1978年,全球首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测站在四川卧龙建立,大熊猫人工圈养繁育研究工作也同时开展。

  本轮太阳活动周的峰值预计在2024年至2025年到来,目前正处于峰值附近,太阳活动较为频发,属于正常自然现象。

  “路灯”上的探头正“瞪大眼睛”扫描,孢子捕捉仪、昆虫雷达……智能配套设备在不停运转。

  备受瞩目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于2020年建成,是目前我国顶级规模、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

  她扎根临床,潜心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技术创新;她勇攀高峰,妙手施仁术,不断破解血液领域科研难题;她醉心教学,带领学生一起不断攻克医学研究领域的难关。

  将晶体生长周期由7天缩短至1.5天,实现了30余种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的低温、快速、可控制备,为新一代高性能光电子器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

  2002年初春,88岁高龄的叶培大受了风寒,嗓子疼痛,但他不顾劝阻,坚持开讲光波导技术理论基础课。

  公众应及时关注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在收到强对流天气预警时,及时采取保护的方法,避免大风等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带领13人团队,用各种智慧农业软件,把4个合作社的7000亩农田打理得井井有条。

关联产品
其他产品
热门产品